米芾晚年的“通神之作”,气势胜过“二王”,堪为书法史一大奇迹!
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4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
虽然米芾早年痴迷“二王”书法,为了获得王羲之《王略帖》,不惜跳江逼求蔡攸,但是随着鉴赏水平的提升,米芾晚年不再一味痴迷“二王”,甚至说出“一洗二王恶札,照耀皇宋万古”。

图片

正因这句话,很多学者抨击米芾,认为他骄横无礼,因嫉妒“二王”实力,自己一生无法企及,而口出恶言,其实米芾此话内涵,并非单纯批判“二王”,而是客观论述“王风”太过盛行,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。

图片

自《淳化阁帖》编成之后,书法界上行下效,大力临摹“二王”法帖,部分学者无法掌握灵巧、精深的笔法,把字写的娇媚纤弱,导致书坛风气太过阴柔。

而且王羲之多用侧锋,字体中宫紧结,一旦结体和笔势放大,点画四处飞荡,成为一盘散沙,故此“二王”笔法写不了大字,晋唐几百年,少见大字作品。

图片

米芾深刻意识到这一问题,于是他逃出“二王”藩篱,把自创的“刷字”笔法,与王羲之灵活的变化结合,写出飞动苍劲、奇逸超迈的大字行书。

譬如欣赏他晚年的“通神之作”——《唐诗五律一首》,雄伟气势胜过“二王”,具体书于北宋崇宁二年(1103年),彼时米芾53岁,已经“人书具老”。

图片

全卷121字老道浑实、郁劲潇洒,运笔多用藏锋,不再把爽劲之气露于表面,通过裹束笔锋,强化筋骨气力,给人一种博大精深、妙趣无限的厚重之感。

比方看卷中的“钓”字,点画偏为瘦劲,外观平滑流畅,但仔细观察右边下半部分的弯钩处,能明显察觉两处顿折,即为改变笔锋,衄挫用笔而形成。

图片

所以此处的墨色更加深沉,具有力透纸背的效果,与上方略显枯涸、轻盈的笔画,形成鲜明对比,凸显字体的流动感和生命力,结字略向右欹侧,但左右的布白偏大,恰好维持了稳定性,做到险中求稳。

图片

至于章法层面,如同这个“钓”字的构式一般,不甘于平凡,看似排列整齐,其实在中轴线上,随着结字开合、墨色枯润,呈现起伏波动的变化,更显天然本真的意趣之美。

图片

米芾把一向端庄雄浑的大字,写的如此活泼灵巧,改变大字式微的局面,拓宽艺术发展的道路,堪为书法史的一大奇迹,时常临摹此作,可以开拓笔势和创新思维,不被古人技法束缚,写出独特的个人风韵。

图片

而今,我们对米芾《唐诗五律一首》进行超高清复刻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,对比原作进行1:1还原,此品乃手工装裱,比普通印刷品更加细腻、还原。

图片
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